三纲

词典解释: sān gāng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国语辞典注音 ㄙㄢ ㄍㄤ  拼音 sān gāng1. 君臣、父子、夫婦之道。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 《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勤三綱之嚴,修後宮之政。」▶ 《三國演義.第四回》:「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2. 中國佛教寺院中管理僧眾的三個職務。分別是上座、寺主、維那,或上座、維那、典座。▶ 《大宋僧史略.卷中》:「寺之設也,三綱立焉!若網罟之巨綱,提之則正。」

词典名字:

三纲

词典发音:

sān gāng

国语辞典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基本解释

三纲[ sān gāng ]

⒈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汉书·卷八五·谷永传》:「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
三国演义·第四回》:「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

⒉  中国佛教寺院中管理僧众的三个职务。分别是上座、寺主、维那,或上座、维那、典座。

《大宋僧史略·卷中》:「寺之设也,三纲立焉!若网罟之巨纲,提之则正。」

德语die Drei Verbindlichkeiten (Schlüsselbegriff des Konfuzianismus)​ (S)​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汉 班固 《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
《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唐 孔颖达 疏:“《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
文天祥 《正气歌》:“三纲实繫命,道义为之根。”

⒉  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三纲等皆论穷弥天,惠湛清月。”
王琦 注引《翻译名义》:“寺立三纲:上座、维那、典座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三纲

  • 古时三纲 代表的是粮食
  • “三纲”是出自西汉大儒董仲舒而是有西汉大儒董仲舒发现古时所写。而后世所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礼纬·含文嘉》。三纲本身并不具备什么要求,而是人们对于社会秩序规律的一种普遍认识,而不是一种主张。即臣喜欢效法君主的行为,子喜欢效法父的行为,妻喜欢效法夫的行为,于是总结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君为臣之表率,父为子之表率,夫为妻之表率。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即出于这种认识。作为君权社会的文化产物,已不适用于人权平等的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