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

词典解释

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缄,封。后以“三缄”喻说话谨慎。谢观《王言如丝赋》:“知驷足之难及,保三缄之可守。”

词典名字:

三缄

词典发音:

sān jiān

国语辞典
"三缄其口"的略语。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三缄其口”的略语。

葛洪 《抱朴子·疾谬》:“昔 陈灵 之被矢, 灌氏 之泯族,匪降自天,口实为之。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三缄之戒,岂欺我哉。”
唐 许浑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诗:“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闺鉴图说跋》:“子韦布之士,岂知国家大计,宜从此三缄,无自取祸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三缄

  • 三缄,拼音是sān jiā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三缄其口”的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