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

词典解释

1.肥沃的土地。

2.古地区名。

3.下地耕作。

词典名字:

上地

词典发音:

shàng dì

国语辞典
1.肥沃的土地。 2.古地区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肥沃的土地。

周礼·夏官·大司马》:“凡令赋,以地与民制之。上地食者参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上地谓肥美田也。”
《宋书·孔季恭羊玄保等传论》:“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⒉  古地区名。

战国策·楚策一》:“秦 下甲兵,据 宜阳,韩 之 上地 不通。”
《荀子·议兵》:“韩 之 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 赵,赵 不能凝也,故 秦 夺之。”
梁启雄 释引 杨树达 曰:“上地,上党之 地。”

⒊  下地耕作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老汉没儿,只有这个女子……小时跟上老子点籽拣草,长大也象个小子一样上地。”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四:“宋老定 没有上地,他整整一夜没有睡好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上地

  • “上地”之名由来已久,地处海淀区中东部,南临圆明园遗址不远。早年间因这里的地势微见岗丘,相对来说比周边地区略高一些,形似一个高地,故称“上地”,意为“上升之地”,形成村落后称“上地村”。具体位置在今天的上地一街与上地南路之间,也就是上地街道办事处附近。此外这里还有个别称,叫永顺庄,是因此地曾有苏老公庙,相传是清末慈禧太后身边一位姓苏的太监所建,并在附近置有农田百顷,为取“永远风调雨顺”之意,将村子称为“永顺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