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军

词典解释

1.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 燕 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 乐毅 为上将军,与 秦 、 楚 、 三晋 合谋以伐 齐 。”《史记·高祖本纪》:“初, 项羽 与 宋义 北救 赵 ,及 项羽 杀 宋义 ,代为上将军,诸军 黥布 皆属,破 秦 将 王离 军,降 章邯 ,诸侯皆附。”

2.官名。 汉 以 吕禄 为上将军,后无建置。 唐 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 宋 仍之。 金 、 元 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 明 废。

词典名字:

上将军

词典发音:

shàng jiàng jūn

国语辞典
  • 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
  • 官名。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

    《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 燕 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 乐毅 为上将军,与 秦、楚、三晋 合谋以伐 齐。”
    《史记·高祖本纪》:“初, 项羽 与 宋义 北救 赵,及 项羽 杀 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军 黥布 皆属,破 秦 将 王离 军,降 章邯,诸侯皆附。”

    ⒉  官名。 汉 以 吕禄 为上将军,后无建置。 唐 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 宋 仍之。 金、元 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 明 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上将军 (古代军事职官)

  • 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谋元帅”,以郤縠将中军,狐偃将上军,栾枝将下军,当为“将军”名之始出。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于上卿,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之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三国魏晋时只作为尊称。唐宋时期上将军官位复原。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北洋政府时期,上将军为将军府所设置的荣誉称号;如能获得“上将军”称号者,一般都是曾授为陆军上将或海军上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