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宫

词典解释

“上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道教常用以名其宫观。江西贵溪市上清镇的上清宫为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东汉张道陵后裔世居于此。原名“传箓台”,唐代名“真仙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上清观”,政和三年(1113年)改“上清正一宫”,元改“正一万寿宫”,清改称“大上清宫”,简称“上清宫”。后被毁,尚存大钟及部分碑刻。

词典名字:

上清宫

词典发音:

shàng qīng gōng

国语辞典
  • 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镇
  • 五代·前蜀宫观名。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 江西 贵溪县 上清镇。唐 代名 真仙观,宋 大中祥符 时改 上清观,政和 中改 上清正一宫,元 改 正一 万寿宫,清 改称 大上清宫,简称 上清宫。“上清”为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故其他道观亦多用“上清”命名者。

    《水浒传》第七二回:“李师师 道:‘其实不敢相留。来日驾幸 上清宫,必然不来。却请诸位到此,少叙三杯。’”

    ⒉  五代 前蜀 宫观名。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五年,起 上清宫,塑 王子晋 像,尊以为 圣祖至道 玉宸皇帝,又塑 建 及 衍 像,侍立於其左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上清宫 (山东省青岛崂山上清宫)

  • 青岛崂山上清宫是道教著名宫观。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的崂山东南麓幽谷中,简称上宫。创建于宋初,后毁于山洪,1297—1307年间(元代大德年间),道士李志明再次重建,后历代屡有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