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达

词典解释: shàng dá1.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 2.谓上知天命。 3.上进,向上发展。 4.谓下情达于君上。国语辞典注音 ㄕㄤˋ ㄉㄚˊ  拼音 shàng dá1. 曉達德義。▶ 《論語.憲問》:「君子上達,小人下達。」2. 下情達於上級。▶ 《荀子.成相》:「中不上達,蒙揜耳目、塞門戶。」▶ 《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在貞觀初,遇下有禮,群情上達。」

词典名字:

上达

词典发音:

shàng dá

国语辞典

上达 shàngdá

(1) [reach the higher authorites]∶向上报告

下情上达

(2) [know virtue]∶通晓德义

君子上达

基本解释

上达[ shàng dá ]

⒈  晓达德义。

《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⒉  下情达于上级。

《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
《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

英语to reach the higher authorities

引证解释

⒈  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

《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邢昺 疏:“言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末为下,谓财利也。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立法者将以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

⒉  谓上知天命。

《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邢昺 疏:“下学而上达者,言已下学人事,上知天命。”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命固不必问,然上达之士,能安时处顺,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测。”
明 唐龙 《正学书院续记》:“夫遵下学之轨者,宏上达之用,执养正之要者,崇作圣之基。”

⒊  上进,向上发展。

宋 朱熹 《李先生行状》:“其后, 熹 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復来,则所闻必益超絶,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
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

⒋  谓下情达于君上

《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
《新唐书·魏征传》:“在 贞观 初,遇下有礼,羣情上达。”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倒不如拟一个説帖……请他们代奏,倒也不能不上达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上达 (词语)

  • 上达,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 .谓上知天命。 上进,向上发展。 谓下情达于君上。 上 shàng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 详细>> 达 (达) dá 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通晓:洞达。练达。 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