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
词典解释:
南亚国家。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北同中国、南同印度、西南同锡金接壤。面积4.6万平方公里。人口160万(1995年),80%为不丹人,余为定居不丹的尼泊尔人等。居民多信喇嘛教噶举派。不丹语“宗卡”和英语为官方语言。首都廷布。内陆山国,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高山终年积雪。中部河谷地带气候温和,宜于耕作,是人口集中地区。南部森林密布,气候湿热。有煤、石膏、云母、铜等矿产。森林覆盖率达70%。水力资源丰富。世袭的君主国。18世纪中叶英国侵入,1910年迫使不丹同意在对外事务上接受英国“指导”。1949年印度同不丹签订条约,规定不丹对外事务接受印度“指导”。主要经济部门为农林牧业,产稻米、小麦、玉米、水果、虫胶、麝香等。有木材加工、纺织、造纸等工业。手工业以织布、织席和金属器皿著称。公路通印度,牦牛和骡、马为重要运输工具。
国语辞典
◎ 不丹 Bùdān
[Bhutan] 亚洲喜马拉雅山东段王国。北与中国接壤,南与印度交界。面积47000平方公里。人口1442000(1990年)。首都廷布
网络解释
不丹
不丹王国(藏语拼音:Zhugyü),简称“不丹”,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属青藏高原南底)。面积3.84万平方千米,人口783689(2016年12月)。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一个部落,9世纪,不丹为独立部落。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英国通过《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约2000平方公里的领土。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乌颜·旺楚克成为世袭国王。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1971年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不丹族是不丹的主体民族,西部不丹语“宗卡”和英语为官方用语。不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开放电视与网络的国家。虽然不丹是一个最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不丹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在2006年发布的“全球快乐国度排行榜”中,不丹名列第八位,位列亚洲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