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

词典解释: bù dǎo wēng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己能竖立起来。现多用于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国语辞典注音 ㄅㄨˋ ㄉㄠˇ ㄨㄥ  拼音 bù dǎo wēng1. 一種人形玩具,依重心作用,常能豎立不倒。2. 比喻善於趨避,不容易失敗的人。▶ 如:「某人在政壇上,盡管歷經風雨,仍然保有一席之地,堪稱為政壇的。」或作「搬不倒兒」、「扳不倒兒」、「捕醉仙」。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35页 第1卷 435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6页

词典名字:

不倒翁

词典发音:

bù dǎo wēng

国语辞典

不倒翁 bùdǎowēng

(1) [tumbler;roly-poly]

(2) 一种形状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制成一经触动就摇摆然后恢复直立状态的玩具

(3) 比喻某些善于应付环境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有贬义

基本解释

不倒翁[ bù dǎo wēng ]

⒈  一种人形玩具,依重心作用,常能竖立不倒。

⒉  比喻善于趋避,不容易失败的人。也作「搬不倒儿@@@扳不倒儿@@@捕醉仙」。

如:「这位候选人在政坛上,尽管历经风雨,仍然保有一席之地,堪称为政坛的不倒翁。」

英语roly-poly toy, tilting doll, tumbler

德语Stehaufmännchen

法语daruma, culbuto


引证解释

⒈  玩具,形状象老翁,上轻下重,按倒后能自动直立。也叫扳不倒。 清 吴伟业 有《戏咏不倒翁》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不倒翁》:“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作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⒉  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柳亚子 《咏史》诗之三:“三十四年不倒翁,朝 秦 暮 楚 一时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不倒翁 (玩具)

  • 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形状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制成一经触动就摇摆然后恢复直立状态。不倒翁也可比喻某些善于应付环境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有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