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庭

词典解释: bù tíng 1.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2.无道;叛逆。 3.不出门庭。《庄子.山木》:"庄周反入,三月。"一说,庭当读为"逞"。不逞,不快。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庄子》。国语辞典注音 ㄅㄨˋ ㄊㄧㄥˊ  拼音 bù tíng1. 不朝於王庭,指背叛的諸侯不來朝貢。▶ 《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 晉.杜預.注:「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亦作「不亭」。2. 不直。亦作「不亭」、「弗庭」。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31页 第1卷 431

词典名字:

不庭

词典发音:

bù tíng

国语辞典
  • 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 无道;叛逆。
  • 不出门庭。
  • 基本解释

    不庭[ bù tíng ]

    ⒈  不朝于王庭,指背叛的诸侯不来朝贡。晋·杜预·注:「下之事上皆成礼于庭中。」也作「不亭」。

    《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

    ⒉  不直。也作「不亭」、「弗庭」。

    引证解释

    ⒈  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
    杜预 注:“下之事上皆成礼於庭中。”
    杨伯峻 注:“庭,动词,朝于朝庭也。九年《传》云‘ 宋公 不王’故此云以讨不庭。此不庭为名词,义为不庭之国。”
    《汉书·赵充国传》:“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
    颜师古 注:“庭,来帝庭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於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復有 文、武 之境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当 尧 时, 三苗 不庭,遏絶其世,窜之 三危,其遗种尚在。”

    ⒉  无道;叛逆。

    《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此佐戎辟。”
    毛 传:“庭,直也。”
    《国语·周语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韦昭 注:“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犹不道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计,不陷於大难。”
    《明史·西域传一·吐鲁番》:“事干国体,不可不慎。况此贼倔强无礼,久蓄不庭之心。”
    陈毅 《和郭副司令并呈朱总司令以志其亲临南线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残,为讨不庭向 江 南。”

    ⒊  不出门庭。一说,庭当读为”。不逞,不快。见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庄子》。

    《庄子·山木》:“庄周 反入,三月不庭。”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不庭

  • 不庭,汉语词汇。
  • 拼音:bù tíng
  • 释义:1、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2、无道;叛逆;3、不出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