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

词典解释: bù gěi 1.供给不足;匮乏。 2.犹言不暇,来不及。国语辞典注音 ㄅㄨˋ ㄐㄧˇ  拼音 bù jǐ不足用,不能供應所需。▶ 《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文選.顏延年.陶徵士誄》:「井臼弗任,藜茀不給。」

词典名字:

不给

词典发音:

bù gěi

国语辞典
  • 供给不足;匮乏。
  • 犹言不暇,来不及。
  • 基本解释

    不给[ bù jǐ ]

    ⒈  不足用,不能供应所需。

    《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文选·颜延年·陶征士诔》:「井臼弗任,藜茀不给。」

    引证解释

    ⒈  供给不足;匮乏。

    《左传·宣公十二年》:“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於鲜,敢献於从者。”
    《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旧唐书·李晟传》:“欲以诸军同神策,则财赋不给,无可奈何。”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后家不给,食馒头,又食煨茄,俱成箩以充饥。”

    ⒉  犹言不暇,来不及。

    宋 苏轼 《始皇论》:“惴惴然朝不谋夕,忧死之不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徐波》:“松栝数株,撑风蔽日,元冬霜月,萧萧而下,双童缚帚,扫除不给。斋厨爨烟,皆从此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不给

  • 不给(不给)
  • 1.供给不足;匮乏。《左传·宣公十二年》:“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於鲜,敢献於从者。”《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旧唐书·李晟传》:“欲以诸军同神策,则财赋不给,无可奈何。”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后家不给,食馒头,又食煨茄,俱成箩以充饥。”明 袁可立《奏朝鲜废立疏》:“但封疆要事,民力不给,即当遣使宣赦,播告彼邦,明正其罪,使彼臣民讨逆复辟。”
  • 2.犹言不暇,来不及。 宋 苏轼 《始皇论》:“惴惴然朝不谋夕,忧死之不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徐波》:“松栝数株,撑风蔽日,元冬霜月,萧萧而下,双童缚帚,扫除不给。斋厨爨烟,皆从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