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顺

词典解释: bù shùn 1.理。 2.从;不归顺;叛逆。 3.不称心。国语辞典注音 ㄅㄨˋ ㄕㄨㄣˋ  拼音 bù shùn1. 不服、不從。▶ 《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不順者已誅,而為善者未賞。」▶ 元.石君寶《曲江池.第三折》:「女心裡憎惡娘親近,娘愛的女不順,娘愛的郎君個個村,女愛的卻無銀。」2. 不平整。▶ 如:「領子縐縐的不順。」3. 不正常、不如意。▶ 如:「呼吸不順」▶ 《紅樓夢.第三四回》:「心順了,說得比菩薩還好,心不順,就貶得連畜牲不如。」

词典名字:

不顺

词典发音:

bù shùn

国语辞典
  • 不顺理。
  • 不顺从;不归顺;叛逆。
  • 不称心。
  • 基本解释

    不顺[ bù shùn ]

    ⒈  不服、不从。

    《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
    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女心里憎恶娘亲近,娘爱的女不顺,娘爱的郎君个个村,女爱的却无银。」

    ⒉  不平整。

    如:「领子绉绉的不顺。」

    ⒊  不正常。

    如:「经血不顺」。

    引证解释

    ⒈  不顺理。

    《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朱熹 集传:“彼不顺理之君则自以为善而不考众谋。”
    《孟子·尽心上》:“伊尹 曰:‘予不狎于不顺,放 太甲 于 桐,民大悦; 太甲 贤,又反之,民大悦。’”

    ⒉  不顺从;不归顺;叛逆。

    《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恭俭?”
    汉 史岑 《出师颂》:“西夷不顺,东夷遘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僧》:“青海 卜藏丹津 不顺, 宪皇帝 命 年 为抚远大将军、 岳钟琪 为奋威将军,率兵讨之。”

    ⒊  不称心。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俺娘钱亲钞紧:女心里憎恶,娘亲近;娘爱的女不顺。娘爱的郎君个个村,女爱的却无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