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墟

词典解释: qiū xū 1.亦作"丘虚"。 2.废墟,荒地。 3.形容荒凉残破。 4.山陵之地。 5.泛指大地。 6.陵墓;坟墓。 7.堆垄不平貌。 8.形容状貌魁伟。 9.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国语辞典注音 ㄑㄧㄡ ㄒㄩ  拼音 qiū xū1. 荒蕪的地方。▶ 《管子.八觀》:「眾散而不收,則國為。」▶ 《文選.班彪.北征賦》:「舊室滅以兮,曾不得乎少留。」2. 形容破敗荒涼的樣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遂使神州陸沉,百年,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明.沈鯨《雙珠記.第三八齣》:「兵荒極矣,城郭,靡有孑遺。」3. 墳墓。▶ 宋.陸游〈歎老〉詩:「朋儕什九墮,自笑身如脫網魚。」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13页 第1卷 513

词典名字:

丘墟

词典发音:

qiū xū

国语辞典
  • 亦作“丘虚”。
  • 废墟,荒地。
  • 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
  • 山陵之地。
  • 堆垄不平貌。
  • 泛指大地。
  • 形容荒凉残破。
  • 陵墓;坟墓。
  • 形容状貌魁伟。
  • 基本解释

    丘墟[ qiū xū ]

    ⒈  荒芜的地方。

    《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
    《文选·班彪·北征赋》:「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⒉  形容破败荒凉的样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沈鲸《双珠记·第三八出》:「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⒊  坟墓。

    宋·陆游〈叹老〉诗:「朋侪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丘虚”。

    ⒉  废墟,荒地。

    《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
    《史记·李斯列传》:“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
    《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⒊  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⒋  山陵之地。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 《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⒌  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⒍  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⒎  堆垄不平貌。

    ⒏  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⒐  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
    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
    《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
    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 废墟;成为废墟。 《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⒑  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丘墟

  • 丘墟,汉语词汇。
  • 拼音:qiū xū
  • 释义: 1、废墟,荒地。
  • 2、形容荒凉残破。 3、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