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甲

词典解释

春秋时鲁国按田亩征发的*军赋。《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汉书·刑法志》:“地方一里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一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

词典名字:

丘甲

词典发音:

qiū jiǎ

国语辞典
  • 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鲁成公 因 齐 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 鲁 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穀梁传·成公元年》。按,“丘甲”之说,论者纷纭。参阅 清 万斯大 《春秋随笔》、 清 毛奇龄 《春秋毛氏传》、 清 钟文烝 《穀梁补注》、 清 刘逢禄 《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

    《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杜预 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 鲁 使丘出之,讥重敛。”
    顾炎武 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丘甲

  • 丘甲,春秋时鲁国征发军用品的制度。《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左传》杜预注谓据《周礼》记载: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古代规定每甸出长毂(兵车)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鲁成公时推行的丘甲制实义,众说纷纭,按《中国通史简编》云:“就是一丘出一定数量的军赋,丘中人各按所耕田数分摊,不同于公田制度农夫出同等的军赋”,视为军赋改革,且与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联系,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