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夏

词典解释

金宣宗贞祐三年(元太祖十年,1215年)宣抚蒲鲜万奴据辽东自立,称“天王”,国号大真。翌年降蒙古。史书亦称东真。同年又背蒙古自立,称东夏。金哀宗天兴二年(窝阔台汗五年,1233年)为蒙古军所破,万奴被擒,东夏亡。

词典名字:

东夏

词典发音:

dōng xià

国语辞典
1.古代泛指中国东部。 2.金元之际的国名。金宣宗时,蒲鲜万奴据辽东自立,国号大真,历史上亦称东真。后降元;复叛,称东夏。元太宗时灭于元。参阅《元史·太祖纪》及《太宗纪》。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泛指 中国 东部。

《书·微子之命》:“上帝时歆,下民祗协,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
孔 传:“正此东方华夏之国。 宋 在京师东。”
后汉书·吴祐传》:“祐 每行园,常闻讽诵之音,奇而厚之,亦与为友,卒成儒宗,知名东夏。”
《周书·武帝纪下》:“东夏既平,王道初被, 齐 氏弊政,餘风未殄。”
侯方域 《赠倪荥阳序》:“友人 王君 侯服 者,东夏豪杰之士也。”

⒉  金 元 之际的国名。 金宣宗 时, 蒲鲜万奴 据 辽东 自立,国号 大真,历史上亦称 东真。后降 元 ;复叛,称 东夏。元太宗 时灭于 元。参阅《元史·太祖纪》及《太宗纪》。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东夏 (中国历史政权)

  • 东夏(1217-1233)即大真国复国后的国名,朝鲜史书称东真国,是13世纪时蒲鲜万奴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一个国家。蒲鲜万奴原为金朝将领,他于贞祐三年即1215年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分割了金国的大部分地盘,也标志着金国进入末期。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国号东夏。势力最大时,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龙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辽宁省丹东九连城),东南到曷懒路(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与恤品路(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双城子)。大真国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辽宁开原北),复国后移至南京(今吉林图们市城子山)。1233年,蒙古窝阔台派皇子贵由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