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布

词典解释: sī bù 1.丝绸与布。古代布为麻织品。 2.丝﹑麻或丝﹑棉的混合织物。 3.古钱名。国语辞典注音 ㄙ ㄅㄨˋ  拼音 sī bù1. 絲織品和布。古代的布用麻、葛等纖維紡織而成。▶ 漢.桓寬《鹽鐵論.通有》:「婦女飾微治細以成文章,極伎盡巧,則絲布不足衣也。」2. 以蠶絲、麻與葛混織而成的布料。▶ 北周.庾信〈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奉敕垂賜雜色絲布綿絹等三十段,銀錢二百文。」3. 用紗線為經、絲線為緯所織成的布,產於吳江縣盛澤鎮。或稱為「洋棉綢」。4. 由日本輸入的柳條紋布。

词典名字:

丝布

词典发音:

sī bù

国语辞典
1.丝绸与布。古代布为麻织品。 2.丝﹑麻或丝﹑棉的混合织物。 3.古钱名。
基本解释

丝布[ sī bù ]

⒈  丝织品和布。古代的布用麻、葛等纤维纺织而成。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妇女饰微治细以成文章,极伎尽巧,则丝布不足衣也。」

⒉  以蚕丝、麻与葛混织而成的布料。

北周·庾信〈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奉敕垂赐杂色丝布绵绢等三十段,银钱二百文。」

⒊  用纱线为经、丝线为纬所织成的布,产于吴江县盛泽镇。

⒋  由日本输入的柳条纹布。

引证解释

⒈  丝绸与布。古代布为麻织品。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妇女饰微治细,以成文章,极伎尽巧,则丝布不足衣也。”

⒉  丝、麻或丝、棉的混合织物。

晋 王羲之 《十七帖》:“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北周 庾信 《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奉敕垂赐杂色丝布绵绢等三十段,银钱二百文。”

⒊  古钱名。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古钱》:“王莽 大钱作燕尾状者,比今所有,其大四倍。文曰端布,当千,背后有两字,有丝布、泉布货布流布,如是近十布。”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丝布

  • 蚕丝与麻、葛等纱交织的布。《周书·武帝纪》下建德六年:“初令民庶以上,唯听衣绸、绵绸、丝布、园绫、纱、绢、绡、葛、布等九种,余悉停断。”北周庾信《庾子山集·谢赵山赉丝布启》。按宋元以后有棉布,丝棉交织的丝布,近代始有,多为纱经丝纬,俗称棉绸。“经丝作经,而纬以棉纱,曰丝布,即俗所称云布也”(《松江府志》)。可见蚕丝与其他植物纤维交织无论是作经或纬,其织物皆称丝布或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