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班

词典解释

朝鲜王氏高丽和李朝官僚地主阶级的称谓。初为文武官员的总称。文官称东班,武官称西班;合称文武两班或东西两班,简称两班。后成为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代称,延存至李朝末年。

词典名字:

两班

词典发音:

liǎng bān

国语辞典
1.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

新唐书·百官志三》:“两班三品朔望朝,就食廊下,殿中侍御史二人为使涖之。”
陆游 《送襄阳郑帅唐老》诗:“一朝丹詔自天下,两班仰首看腾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讳》:“一日,上御奉天门视朝,侍卫惊扰,两班亦喧乱。”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两班

  • 两班(韩语:양반。英文音译:Yangban)是古代高丽和朝鲜的贵族阶级。“两班”一词指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武官排列在西边,即“ 文武两班 ”,之后,两班专指上朝会的官员延伸到两班官员的家族及家门。古代朝鲜对贵族或官员的尊称也是“两班尼”(양반님,相当于汉语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