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疏

词典解释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唐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 疏 。”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白髮归心凭説与,古来谁似两 疏 贤。” 宋 范公偁 《过庭录》:“田园粗足,两 疏 那见於復来。” 明 屠隆 《綵毫记·母子虑祸》:“合则致主匡时,希 留侯 谢傅 之迹;不合则奉身而退,追两 疏 都水 之风。”

词典名字:

两疏

词典发音:

liǎng shū

国语辞典
1.汉疏广与其侄疏受的合称。广为太傅,受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 疏。”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白髮归心凭説与,古来谁似两 疏 贤。”
宋 范公偁 《过庭录》:“田园粗足,两 疏 那见於復来。”
明 屠隆 《綵毫记·母子虑祸》:“合则致主匡时,希 留侯 谢傅 之迹;不合则奉身而退,追两 疏 都水 之风。”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两疏

  • 汉疏广与其侄疏受的合称。 广为太傅, 受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