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会

词典解释

原名“保卫中国同盟”。宋庆龄创办和领导。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成立。1945年11月迁上海,改名“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8月改称今名。建国前,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与进步的斗争中向世界各国进步力量阐明中国人民斗争的意义和目标,争取道义上、物质上的援助。建国后从事妇幼保健、儿童文化教育以及对国外报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工作。

词典名字:

中国福利会

词典发音:

zhōng guó fú lì huì

国语辞典
中国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机构。1938年由宋庆龄在香港创立,原名保卫中国同盟。1941年迁至重庆。1945年迁至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改现名。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创办国际和平医院、上海儿童福利站、儿童剧团等社会福利企事业。解放后,从事儿童文化教育和妇幼保健工作,出版《儿童时代》,开办少年宫、幼儿园等。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中国福利会

  • 中国福利会由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于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创建。其前身是保卫中国同盟,是宋庆龄在香港成立的由詹姆斯·贝特兰、伊斯雷尔·爱泼斯坦、邓文钊、廖梦醒、希尔达·赛尔文-克拉克、诺曼·法朗士、廖承志等中外著名人士发起成立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宋庆龄任保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宋子文任会长。以宣传抗战、争取外援为宗旨。保盟广泛动员国内外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人士,从道义上和物质上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41年12月保盟迁往重庆。1946年1月保卫中国同盟迁到上海后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8月15日改名为中国福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