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事件

词典解释

亦称“三二〇事件”。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制造的反共夺权事件。1926年3月18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向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传达“蒋校长的命令”,速调军舰到黄埔待命。当中山舰遵命于19日驶抵黄埔后,国民党右派却造谣说李之龙私调中山舰,要劫持蒋介石等。3月20日,时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借口防止“共产党阴谋暴动”,擅自在广州宣布戒严,逮捕李之龙和监禁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人,并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住所。通过这次事件,蒋介石既打击了共产党人,又排斥了时称左派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逐步掌握广州的党政军大权。

词典名字:

中山舰事件

词典发音:

zhōng shān jiàn shì jiàn

国语辞典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亲信传达命令,调中山舰到黄埔待命。当中山舰抵黄埔后,国民党右派分子即散布谣言,说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擅调中山舰至黄埔“阴谋暴动”。3月20日,蒋以此为借口,实行戒严,扣留中山舰,逮捕李之龙等,并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时称“三·二事件”。由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妥协退让,使蒋的阴谋得以实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中山舰事件

  • 中山舰事件也叫“三二〇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
  •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为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事件。对于这次事件有两种猜测。有人认为是蒋中正故意将中山舰调动又矢口否认以制造借口打击中国共产党。也有人认为这是和“西山会议”派关系密切的“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欧阳格(欧阳钟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龙假传蒋中正的指令,两边离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