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

词典解释: zhōng zhōu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 2.指中原地区。 3.归属中土的州郡。 4.中等州郡。国语辞典注音 ㄓㄨㄥ ㄓㄡ  拼音 zhōng zhōu1. 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帶)位居九州正中,故稱為「」。▶ 晉.桓溫〈平洛表薦謝尚〉:「今既平,宜時綏定。」2. 中原地區。▶ 《三國志.卷六○.吳書.全琮傳》:「是時士人避亂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數。」3. 全中國。▶ 《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世有大人兮,在乎。」▶ 唐.王維〈奉和聖製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詩:「宸章類河漢,垂象萬。」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90页 第1卷 590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87页

词典名字:

中州

词典发音:

zhōng zhōu

国语辞典

中州 zhōngzhōu

[central plains] 旧指居全国中心的今河南省一带;中原

基本解释

中州[ zhōng zhōu ]

⒈  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位居九州正中,故称为「中州」。

晋·桓温〈平洛表荐谢尚〉:「今中州既平,宜时绥定。」

⒉  中原地区。

《三国志·卷六〇·吴书·全琮传》:「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

⒊  全中国。

《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世有大人兮,在乎中州。」
唐·王维〈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诗:「宸章河汉垂象万中州。」

引证解释

⒈  古 豫州 (今 河南省 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 中州。

汉 王充 《论衡·对作》:“建初 孟年, 中州 颇歉, 潁川 汝南 民流四散。”
晋 桓温 《平洛表》:“今 中州 既平,宜时绥定。”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名 方域,表字 朝宗,中州 归德 人也。”

⒉  指中原地区。

《三国志·吴志·全琮传》:“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 琮 者以百数。”
宋 王安石 《黄河》诗:“派出 昆仑 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是时 交州 为东西海程之中心,因能吸收异教异俗,思想较中州能自由开发。”

⒊  归属中土的州郡。 唐 陈子昂 《谏雅州讨生羌书》:“张仪 躡踵乘便,纵兵大破之。

蜀侯 诛, 賨邑 灭,至今 蜀 为中州。”

⒋  中等州郡。

《新唐书·选举志上》:“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
《通志·地理一》:“四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户已上为中州,不满为下州。”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中州 (河南的古称)

  • 中州是河南的古称,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万里母亲河黄河中下游,千里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东麓,山水河岳壮美、绵长相连,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省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少林寺、龙门石窟、南阳武侯祠、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铁塔、中岳嵩山、云台山、伏牛山、老界岭、白云山、黛眉山、王屋山、万仙山、八里沟、鸡公山、南湾湖、黄河小浪底、三门峡、黄河三峡、淅川丹江水库等闻名海内外。河南是新兴的科技和经济大省,GDP总量连续十多年列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以河南为主体包括周边晋冀鲁豫皖鄂地市的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为中国四大经济区之一。
  • 中州 (词语)

  • 旧指居全国中心的今河南省一带;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