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恶

词典解释: zhōng è1.得暴病。 2.中医病名。由于冒犯不正之气所引起。其症状或为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为头旋晕倒,昏迷不醒。俗称中邪。国语辞典注音 ㄓㄨㄥˋ ㄜˋ  拼音 zhòng è暴病而死。▶ 《三國志.卷五○.吳書.妃嬪傳.吳主權潘夫人傳》:「諸宮人伺其昏臥,共縊殺之,託言中惡。」▶ 唐.薛調《無雙傳》:「忽聞簾下極鬧,云:『內家中惡』。」

词典名字:

中恶

词典发音:

zhōng è

国语辞典
  • 得暴病。
  • 中医病名。由于冒犯不正之气所引起。其症状或为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为头旋晕倒,昏迷不醒。俗称中邪。
  • 基本解释

    中恶[ zhòng è ]

    ⒈  暴病而死。

    《三国志·卷五〇·吴书·妃嫔传·吴主权潘夫人传》:「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
    唐·薛调《无双传》:「忽闻帘下极闹,云:『内家中恶』。」

    引证解释

    ⒈  得暴病。

    《三国志·吴志·孙权潘夫人传》:“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縊杀之,託言中恶。”
    《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齐 祖冲之 《述异记·区敬之》:“夕登岸,停止舍中, 敬之 中恶猝死。”

    ⒉  中医病名。由于冒犯不正之气所引起。其症状或为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为头旋晕倒,昏迷不醒。俗称中邪。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僧半日方能言,如中恶状。”
    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方坐下,家中人来报,説孺人又中恶。 思厚 再告法官同往家中救治。”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想是中恶,快取辰砂灌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中恶

  • 中恶 ①病名。又称客忤、卒忤。感受秽毒或不正之气,突然厥逆,不省人事。出《肘后备急方》卷一。《证治要诀·中恶》:“中恶之证,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头旋晕倒,昏不知人。即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去。吊死、问丧、入庙、登家,多有此病。苏合香丸灌之,候稍苏,以调气散和平胃散服,名调脉平胃散。”《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有中恶候、中恶死候、尸厥候、卒死候、卒忤候、卒忤死候、鬼击候、卒魇死候、魇不寤候、自缢死候、溺死候、中热喝候、冒热困乏候、冻死候等。②经外穴名。《肘后备急方》:“五尸者……灸乳后三寸十四壮,男左女右。不止,更加壮数,差。”《医宗金鉴》列作经外穴,名中恶。近代《中国针灸学》易名传尸。在胸侧部,乳头外侧3寸处,约当第四肋间隙。主治疰忤,腹痛,胸肋痛,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又,祸祟邪气所导致的病证,即中恶、客忤、中(撞)客者等,或名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