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

词典解释: zhōng liú 1.犹中道,正道。 2.江河中央;水中。 3.南北朝及南宋时,常用以指长江中游,今九江上下一带地方。 4.泛指河流的中游。 5.一般;普通。 6.指普通的人。国语辞典注音 ㄓㄨㄥ ㄌㄧㄡˊ  拼音 zhōng liú1. 河流的中央。▶ 《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有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察。」▶ 唐.張祜〈題潤州金山寺〉詩:「樹色見,鐘聲兩岸聞。」2. 普通、中等。▶ 如:「社會」。▶ 《晉書.卷六○.張輔傳》:「小事,亦無取焉,而班皆書之,不如二也。」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602页 第1卷 602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85页

词典名字:

中流

词典发音:

zhōng liú

国语辞典

中流 zhōngliú

(1) [midstream]∶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midstream]∶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medium]∶中等

基本解释

中流[ zhōng liú ]

⒈  河流的中央。

《史记·卷四·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有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察。」
唐·张祜〈题润州金山寺〉诗:「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⒉  普通、中等。

《晋书·卷六〇·张辅传》:「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

如:「中流社会」。

英语midstream

法语en cours de route

引证解释

⒈  犹中道,正道。

《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王先谦 集解:“中流,犹中道。”
章炳麟 《新方言·音表》:“钱大昕 者,可谓得其中流矣; 戴震 者,可谓会其玄极矣; 何秋涛 等,盖无讥焉。”

⒉  江河中央;水中。

《史记·周本纪》:“武王 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唐 张祜 《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鐘声两岸闻。”
清 李渔 《怜香伴·赐姻》:“几曾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⒊  南北朝 及 南宋 时,常用以指 长江 中游,今 九江 上下一带地方。

南齐书·武帝纪》:“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 盆口城 为战守之备。”
《南齐书·州郡志上》:“江州,镇 寻阳,中流衿带。”
《宋史·瀛国公纪》:“似道 以 吕师夔 权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任中流调遣。”

⒋  泛指河流的中游。

曹聚仁 《万里行记·大江东去》:“假使 潘阳港 建筑完成了, 湘水 中流和 赣江 中流凿通了大运河, 洞庭湖 水直通 鄱阳湖。”

⒌  一般;普通。

《晋书·张辅传》:“良史述事,善足以奬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
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中国 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⒍  指普通的人。

宋 苏辙 《谢除尚书右丞表》:“﹝﹞才不逮於中流,幸则过於前辈。”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中流 (词语)

  • 中流,指中道;半渡;在水流之中。如:《汉书·贾谊传》:“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