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者

词典解释: nǎi zhě 从前,往日:我使谏君也。国语辞典注音 ㄋㄞˇ ㄓㄜˇ  拼音 nǎi zhě往時、前者、前次之意。▶ 《漢書.卷三九.曹參傳》:「與窋胡治乎?我使諫君也。」或作「迺者」、「曩者」。

词典名字:

乃者

词典发音:

nǎi zhě

国语辞典
  • 从前;往日。
  • 近时。
  • 参见:迺者
  • 基本解释

    乃者[ nǎi zhě ]

    ⒈  往时、前者、前次之意。也作「迺者」、「曩者」。

    《汉书·卷三九·曹参传》:「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引证解释

    ⒈  从前;往日。

    战国策·赵策一》:“秦 乃者过 柱山,有两木焉。”
    《汉书·曹参传》:“乃者我使諫君也。”
    颜师古 注:“乃者犹言曩者。”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乃者 河中 有 姚氏,十三世不析居矣。”

    ⒉  近时。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乃者 河南 潁川郡 水汎处浸杀人民。”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乃者以来,海内察举,率多英雋而遗旧齿。”
    宋 苏轼 《奖谕敕记》:“河 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堤溃东注,衍及 徐 方。”
    《花月痕》第四回:“乃者逆,倭犯顺天地不容神人共愤。”

    ⒊  迺者:犹曩者。往日。

    《汉书·昭帝纪》:“迺者民被水灾,颇匱於食。”
    《北史·魏纪三·文帝》:“五月,詔曰:‘迺者人渐奢尚,婚葬越轨。’”
    苏舜钦 《火疏》:“迺者火灾,降于 孝武 园馆,朕战慄恐惧。”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乃者

  • 乃者是汉语词语,拼音为nǎi zhě ,意思是从前,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