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

词典解释

中国南方传说时代的古部落名。亦称“黎”。上古时分布在今湖北、湖南和江西一带。始见于《国语》。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蚩尤为其首领。传说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酋长。信奉巫教,杂拜鬼神。能用铜制造兵器,有刑法。为南蛮中最早进入中原地区的一支。蚩尤曾赶走炎帝而据“天子之位”。后炎帝与黄帝组成部落联盟,与蚩尤在涿鹿大战,九黎败,一部分人留在北方,建黎国,后为周朝所灭;一部分逐渐融合于华夏族;另一部分退回江汉流域,建三苗部落联盟。一说战国时的荆楚与今天的苗族,为九黎、三苗的后裔。

词典名字:

九黎

词典发音:

jiǔ lí

国语辞典
  • 上古部落名。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上古部落名。

    《国语·楚语下》:“及 少皞 之衰也, 九黎 乱德。”
    韦昭 注:“九黎,黎氏 九人, 蚩尤 之徒也。”
    《史记·历书》:“少皞 之衰也, 九黎 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 顓頊 受之,乃命南正司天属神,命火正司地属民,使復旧常无相侵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九黎 (中国上古传说族群)

  • 九黎指中国上古传说族群,在远古时代生活在东夷的一个部落联盟,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九黎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9个氏族,蚩尤是他们的大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