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丹

词典解释: shū dān 1.古时刻碑,先用朱笔在石上写所要刻的文字,称""。后泛指书写碑志。国语辞典注音 ㄕㄨ ㄉㄢ  拼音 shū dān用硃筆在碑石上書寫,以便鐫刻。後世稱書寫墓銘碑碣為「書丹」。▶ 《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熹平四年,……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 《水滸傳.第三九回》:「小生只會作文及書丹,別無甚用。」

词典名字:

书丹

词典发音:

shū dān

国语辞典

书丹 shūdān

[write an epitaph;write with red ink for stone inscription] 刻碑前用朱笔在碑上书写文字,泛指书写碑志等

乃自书丹于碑

基本解释

书丹[ shū dān ]

⒈  用朱笔在碑石上书写,以便镌刻。后世称书写墓铭碑碣为「书丹」。

《后汉书·卷六〇下·蔡邕传》:「熹平四年,……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水浒传·第三九回》:「小生只会作文及书丹,别无甚用。」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刻碑,先用朱笔在石上写所要刻的文字,称“书丹”。后泛指书写碑志。 《后汉书·蔡邕传》:“﹝ 熹平 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 许之, 邕 乃自书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学门外。”
宋 王安石 《长安县太君王氏墓志》:“兄 安石 为誌如此,弟 安上 书丹。”
《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晁源 也便日逐料理出丧的事体,备了一分表礼,三十两书仪,要求 胡翰林 的墓誌, 陈布政 的书丹, 姜副 使的篆盖,俱收了礼,应允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书丹

  • 碑刻术语。即刻石(又包括碑,摩崖,造像,墓志等类型)必须经过的三道工序之一:撰文,书丹,勒石。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