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皇

词典解释

1.叹词。用于赞美。《诗·周颂·武》:“於皇 武王 ,无竞维烈。” 汉 班固 《灵台》诗:“屡惟丰年,於皇乐胥。” 晋 潘岳 《关中》诗:“於皇时 晋 ,受命既固。” 宋 叶适 《祭史太师文》:“於皇 孝宗 !庙祏既祔;四海恫瘝,三年縞素。”

2.借指帝王。《晋书·江逌传》:“建灵臺,浚辟雍,立宫馆,设苑囿,所以弘於皇之尊,彰临下之义。”

词典名字:

于皇

词典发音:

yú huáng

国语辞典
1.叹词。用于赞美。 2.借指帝王。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叹词。用于赞美。

《诗·周颂·武》:“於皇 武王,无竞维烈。”
班固 《灵台》诗:“屡惟丰年,於皇乐胥。”
潘岳 《关中》诗:“於皇时 晋,受命既固。”
宋 叶适 《祭史太师文》:“於皇 孝宗 !庙祏既祔;四海恫瘝,三年縞素。”

⒉  借指帝王。

《晋书·江逌传》:“建灵臺,浚辟雍,立宫馆,设苑囿,所以弘於皇之尊,彰临下之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于皇

  • 【於皇】wūhuang(叹词)表赞叹。——《诗经·周颂·武》:“於皇武王,无意维烈”;(名词) 指帝王。——《晋书·江逌转》:“建灵台,浚辟雍,立官馆,设苑囿,所以弘於皇之尊,章临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