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蛮

词典解释

巴人的一支。相传为廪君蛮之后裔。两晋及南朝时分布在今鄂东及皖西南的大别山区与长江之间。因其地有巴水(今作巴河)、蕲水、希水(今作浠水)、西归水(今倒水)、赤亭水(今举水)等五水,故名。又因其所隶州、郡名,亦称豫州蛮、西阳蛮。居地为水陆要冲,生产发达。在晋朝所设的“夷市”(今湖北鄂州东)与汉人进行交换,接触频繁。南朝宋、齐于其地设若干左郡、左县。与汉人杂居,逐渐融合。

词典名字:

五水蛮

词典发音:

wǔ shuǐ mán

国语辞典
  • 古代人的一支。因居住在“西阳五水”旁,故名。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 巴 人的一支。因居住在“西阳五水”旁,故名。 南朝 宋、齐 于其地设若干左郡、左县,遂与汉人杂居,逐渐同化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蕲水》:“水首受 希水 枝津,西南流,歷 蘄山,出 蛮 中,故以此 蛮 为 五水蛮。”
    南史·夷貊传下》:“西阳 有 巴水、蘄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谓之 五水蛮。”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五水蛮

  • 古代巴人一支。两晋及南朝时居于今鄂东、皖西南大别山区与长江之间(黄冈市境内),南朝后渐与汉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