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席

词典解释

犹侧席。不正坐。《汉书·陈汤传》:“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仄席而坐。”颜师古注:“仄,古侧字。”

词典名字:

仄席

词典发音:

zè xí

国语辞典
1.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 2.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

汉书·陈汤传》:“汤 曰:‘臣闻 楚 有 子玉 得臣,文公 为之仄席而坐。’”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诗:“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

⒉  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

宋 陈亮 《四弊策》:“圣天子宵旰仄席,忧勤於上,夫亦何忍为此!”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仄席

  • 仄席,汉语词汇。
  • 拼音:zè xí
  • 释义: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也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亦称“侧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