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经学

词典解释

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一个流派。今文经,指汉代学者所传述的儒家经典,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大都没有先秦的古文旧本,而由战国以来学者师徒父子传授,到汉代才一一写成定本。如《书》出于伏生,《礼》出于高堂生,《春秋公羊传》出于公羊氏和胡母生。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表彰儒家经典,建立经学博士,所用的都是今文经籍。由于当时政治上的需要,着重发挥经文的“大义”,以巩固封建的“一统”为中心主张,因而特别重视公羊家的春秋学。西汉中叶以后,今文经学逐渐衰微。东汉初年,由于改变王莽的政治措施,曾恢复建立今文经博士,但不久即废去。自后由于马融、郑玄兼采今文学说和古文学说的影响,经学上的流派趋于混同。清代中叶,庄存与宣传《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今文经学复兴。此后,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有些学者继承今文经学的传统,发挥《公羊传》学说,干预时政,主张变法,今文经学大盛(参见“常州学派”)。今文经学对西汉封建制度的巩固起过作用,在清代曾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主张的重要理论根据。

词典名字:

今文经学

词典发音:

jīn wén jīng xué

国语辞典
  • 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西汉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 西汉 学者用当时通行隶书传授儒家经典。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董仲舒 是 西汉 今文经学的创始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今文经学

  • 今文学派是两汉间以儒家经书研究而形成的学派,它的出现需溯源至秦始皇的思想政策。史记李斯列传中记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谐守慰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鲸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这一个政策,被秦始皇执行了,于是除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外,民间所藏的先秦百家之书尽皆焚毁,仅存官方所藏,也只有官方职司博士官者仍可研究阅读。
  • 自欧阳修怀疑“《系辞》非孔子作”以来,宋儒疑经惑传的学术风气开始流行。实际上西汉以来的今文《易》已根据似乎合理的思路改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