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

词典解释

亦称“遵从”、“顺从”。社会心理学术语。指个人在他人影响下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符合他人意见的现象。往往出现于个人意见与本群体意见不一致时。影响从众的因素有群体意见的一致程度、群体的大小、群体的权威性、个人自信心、约束力、个体差异和民族差异等。

词典名字:

从众

词典发音:

cóng zhòng

国语辞典
个人因受群体的压力,改变初衷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与盲从不同,从众者不一定认为别人的意见或行为正确。它的产生有对事物本身认识模糊,群体人数多、内聚力强,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与能力低等情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智力低、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害怕权威等个性方面的原因。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依从多数人的意见。

《左传·成公六年》:“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子盍从众?”
《左传·成公六年》:“善钧从众。夫善,众之主也。三卿为主,可谓众矣。从之,不亦可乎?”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困学违从众,明公勉旃。”
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 孔子 於 芝佛之院。”
鲁迅 《华盖集·通讯二》:“其实 中国 并没有 俄国 之所谓智识阶级,此事说起来话太长,姑且从众这样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从众 (心理学名词)

  • 从众( conformity)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 从众 (汉语词语)

  •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