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

词典解释

在江西省庐山牯岭西部。洞在悬崖险峰下,高、深各10米,可容百余人。旧传为唐吕洞宾求仙学道处,故名。洞内有一滴泉,泉水从崖壁滴入池中,清洌可口。洞外月门上刻“仙人洞”三字,旁有蟾蜍石凌空峭立,石刻“纵览云飞”,石侧有宋代古松。附近还有竹林隐寺、梵音泉、访仙亭、御碑亭等胜迹。

词典名字:

仙人洞

词典发音:

xiān rén dòng

国语辞典
  • 岩洞名。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岩洞名。 江西 庐山 名胜之一,在 牯岭 西北,为悬崖绝壁上天然形成的石洞。洞口有“佛手岩”石刻,为 南宋 宝祐 三年所刻。洞深约三丈,可容纳百十人。 清 代 嘉庆 以后,洞为道士主持,改祀 吕洞宾,吕洞宾 为道教尊奉的仙人,故称为“仙人洞”。岩下悬壁千仞,风光险绝参阅 周銮书 《庐山史话》五。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仙人洞 (江西省庐山风景区仙人洞)

  • 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