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翼

词典解释: fú yì 1.即蝙蝠。国语辞典注音 ㄈㄨˊ ㄧˋ  拼音 fú yì蝙蝠的別名。見「蝙蝠」條。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87页 第1卷 1187

词典名字:

伏翼

词典发音:

fú yì

国语辞典
即蝙蝠。
基本解释

伏翼[ fú yì ]

⒈  蝙蝠的别名。参见「蝙蝠」条。

引证解释

⒈  即蝙蝠。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飞夜光而弹伏翼。”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忽有类鸦鸽从房中飞掠吾身过者,时亦以为怪。跡其踪,乃在堂中后空舍而倒悬,则知其为伏翼。”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伏翼》:“伏翼形似鼠,灰黑色,有薄肉翅连合四足及尾如一。夏出冬蛰,日伏夜飞。食蚊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伏翼

  • 伏翼(学名: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为蝙蝠科伏翼属的动物。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南部各地,包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法国。[2]
  • 伏翼很小,体长约3.5-4.5厘米,翅膀19-25厘米宽。体毛维不同深度的棕色。一般生活在树林或田野,但也可以生存在城市房屋顶楼或房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