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

词典解释: fó xiàng ①佛陀的像。 ②泛指佛教供奉的神像。国语辞典注音 ㄈㄛˊ ㄒㄧㄤˋ  拼音 fó xiàng1. 佛陀的造像。▶ 《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有師子國胡沙門邪奢遺多,浮陀難提等五人,奉三,到京都。」2. 泛指佛、菩薩、羅漢、明王等的造像。造像的方式包括雕塑、鑄、繪畫、刺繡。▶ 《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詔誅長安沙門,焚破,敕留臺下四方令,一依長安行事。」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91页 第1卷 1291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396页

词典名字:

佛像

词典发音:

fó xiàng

国语辞典

佛像 fóxiàng

[figure of Buddha] 释迦牟尼佛的塑像

基本解释

佛像[ fó xiàng ]

⒈  佛陀的造像。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有师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

⒉  泛指佛、菩萨、罗汉、明王等的造像。造像的方式包括雕塑、铸、绘画、刺绣。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敕留台下四方令,一依长安行事。」

英语Buddhist image, statue of Buddha or Bodhisattva, CL:尊[zun1], 張|张[zhang1]

德语Buddhastatue (S)​

法语représentation de Bouddha

引证解释

⒈  释迦牟尼佛 或菩萨的像。有雕像、铸像、画像之别。

《魏书·释老志》:“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彫饰奇伟,冠於一世。”
《新五代史·周世宗纪赞》:“是时中国乏钱,乃詔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佛像》:“后汉 明帝 梦金人长大,顶有日光。 傅毅 曰:‘ 天竺 有其道者,号曰 佛。’於是遣使 天竺,图其形像,此 中国 有佛像之始也。”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佛像

  • 佛之形像。广义含菩萨、罗汉、明王、等像。其像虽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
  • 印度古代认为雕画佛像乃是冒渎神圣之事,故山琦(梵Sa^nchi^ )等之古雕刻,仅止于以佛法、菩提树、佛足迹等标记象征佛。其后,随大乘佛教之兴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诸大乘经典中有甚多关于造像因缘及其功德之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