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

词典解释: gōu lóu bìng (偻lóu) : 俗称“软骨病”。因缺乏维生素d,造成小儿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不正常,从而影响骨骼发育而引起的婴幼儿全身性疾病。早期可出现多汗、烦躁、好哭、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症状,以后可有骨骼发育受障碍的现象,如头颅骨因钙质沉着少而出现软化区,俗称“乒乓头”;胸骨中部向前凸出,似“鸡胸”样;手腕环状隆起,犹如“手镯”;下肢挛曲,呈现“x”或“o”型腿等。国语辞典注音 ㄎㄡˋ ㄌㄡˊ ㄅㄧㄥˋ  拼音 kòu lóu bìng軟骨病的別名。見「軟骨病」條。

词典名字:

佝偻病

词典发音:

gōu lóu bìng

国语辞典

佝偻病 gōulóubìng

[rickets] 婴儿或幼儿容易得的一种病,多由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引起。患者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发育迟缓。也叫“软骨病”

基本解释

佝偻病[ kòu lóu bìng ]

⒈  软骨病别名参见「软骨病」条。

引证解释

⒈  病症名。又叫软骨症。症状为发育迟缓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由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引起,多见于小儿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佝偻病 科普中国

  •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 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