侩牛

词典解释

谓从中撮合牛的买卖。

谓从中撮合牛的买卖。

东汉 王君公 隐居,靠侩牛为生,后因用以泛指隐居生活。《后汉书·逸民传·蓬萌》:“ 君公 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墻东 王君公 ’。” 李贤 注:“侩谓平会两家卖买之价。” 宋 陆游 《秋稼渐登识喜》诗:“老翁自笑无它事,欲隐墻东学侩牛。”

词典名字:

侩牛

词典发音:

kuài niú

国语辞典
谓从中撮合牛的买卖。东汉王君公隐居,靠侩牛为生,后因用以泛指隐居生活。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谓从中撮合牛的买卖。 东汉 王君公 隐居,靠侩牛为生,后因用以泛指隐居生活。

后汉书·逸民传·蓬萌》:“君公 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墻东 王君公 ’。”
李贤 注:“侩谓平会两家卖买之价。”
陆游 《秋稼渐登识喜》诗:“老翁自笑无它事,欲隐墻东学侩牛。”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侩牛

  • 侩牛,典故名,典出《后汉书·逸民传·蓬萌》。东汉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侩牛”即从中撮合牛的买卖。王君公隐居,靠侩牛为生,后因用以泛指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