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

词典解释


都护府名。唐天宝八载(公元749年)以剑南之索磨川(今四川梭磨河)置。治今四川马尔康东梭磨,领吐蕃、牂柯等部族。安史乱后废。
府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阆州置。治阆中(今市)。辖今四川阆中、苍溪、南部三市县地。明、清逐渐扩大,清时相当今四川南部以北的嘉陵江流域和平昌以北的渠江流域地。1913年废。
辽景宗年号(969—979)。

词典名字:

保宁

词典发音:

bǎo níng

国语辞典
1.保有并使之安定。 2.谓辅佐护卫使安宁巩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保有并使之安定。

《逸周书·尝麦》:“保寧尔国,克戒尔服。”

⒉  谓辅佐护卫使安宁巩固。

唐 苏颋 《授薛稷中书侍郎制》:“翼戴朕躬,保寧王室,厥功茂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保宁 (汉语词汇)

  • 保宁,汉语词汇。
  • 拼音:bǎo níng
  • 释义:1、保有并使之安定。2、谓辅佐护卫使安宁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