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长

词典解释: bǎo zhǎng 1.凤凰昼鸣之称。汉刘向《说苑.辨物》:"﹝凤﹞昼鸣曰。"一说为凤凰夜鸣之称。国语辞典注音 (一)ㄅㄠˇ ㄓㄤˇ  拼音 bǎo zhǎng一保之長。▶ 《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六》:「熙寧初,王安石變募兵而行保甲,帝從其議。三年,始聯比其民以相保任。乃詔畿內之民,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幹力者一人為保長。」多音參見: (二)ㄅㄠˇ ㄔㄤˊ bǎo cháng

词典名字:

保长

词典发音:

bǎo zhǎng

国语辞典
凤凰昼鸣之称。汉刘向《说苑.辨物》:"﹝凤﹞昼鸣曰保长。"一说为凤凰夜鸣之称。
基本解释

保长[ bǎo zhǎng ]

⒈  一保之长。

《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六》:「熙宁初,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帝从其议。三年,始联比其民以相保任。乃诏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

保长[ bǎo cháng ]

⒈  凤凰昼鸣。

汉·刘向《说苑·卷一八·辨物》:「天老曰:『夫凤,鸿前麟后,……。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飞鸿曰「上翔」,集鸣曰「归昌」。』」

引证解释

⒈  凤凰昼鸣之称。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凤﹞昼鸣曰保长。”
一说为凤凰夜鸣之称。 《宋书·符瑞志中》:“﹝凤凰﹞夜鸣曰保长。”

⒉  宋 代乡兵制度,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一人。

《宋史·兵志六》:“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

⒊  旧时保甲制中每保的头目。参见参见“保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选保甲长》:“所谓保长者,邑分四乡,乡立一长,谓之保长。不曰乡而曰保者,以乡别有长,所以管摄钱穀诸事,而保长乃专司盗逃奸宄不与乎其他者也。”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 钱文贵 ﹞同保长们都有来往,称兄道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保长

  • 保甲制度,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于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儒家的政治学说是把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因之,便有了汉代的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的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