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

词典解释: xiū nǚ 天主教、正教中离家入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绝大愿,即“绝财”(不置私产)、“绝色”(不嫁)、“绝意”(不持私意,听从教会命令)。从事祈祷或传教等工作。在中国,有时称“嬷嬷”。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ㄡ ㄋㄩˇ  拼音 xiū nǚ天主教或東正教中修道的女子。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371页 第1卷 1371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65页

词典名字:

修女

词典发音:

xiū nǚ

国语辞典

修女 xiūnǚ

[nun (of the Roman Catholic and Greek Orthodox churches); sister] 信奉天主教或东正教而出家修道的女子

基本解释

修女[ xiū nǚ ]

⒈  天主教或东正教中修道的女子。

英语nun or sister (of the Roman Catholic or Greek Orthodox churches)​

德语Nonne (S)​

法语religieuse, nonne

引证解释

⒈  天主教或东正教出家修道的女子。

老舍神拳第三幕:“你有罪,我来救你!你应当去作修女,把身体灵魂都献给圣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修女 (基督宗教的女性修行者)

  • 修女(Nun),是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以及信义宗的女性修行人员,通常须发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父进行传教。由于不能结婚,因此相当于佛教的比丘尼。在中国,修女有时称为“姆姆”。
  • 修女必须领洗5年以上才可提出申请,并需加入女修会,在初学院修道至少6年。此外,要正式成为修女,需经过誓发初愿、复愿、终身愿等过程,表示自己对天主的献身。在誓发终身愿后,便终身不能结婚。
  • 修女是宗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正式而言,神职人员:教皇—大主教(红衣主教)—主教—神父(司铎)—执事—修生(修士、修女)—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