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头

词典解释

1.即假面。

2.即假髻。

词典名字:

假头

词典发音:

jiǎ tóu

国语辞典
1.即假面。 2.即假髻。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假面。

文选·张衡<西京赋>》“总会僊倡,戏豹舞羆,白虎鼓瑟苍龙吹箎” 唐 李善 注:“僊倡,伪作假形,谓如神也。羆豹熊虎,皆为假头也。”

⒉  即假髻。

《晋书·五行志上》:“太元 中,公主妇女必缓鬢倾髻,以为盛饰。用髲既多,不可恒戴,乃先於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名假头,至於贫家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头。”
明 陆深 《愿丰堂漫书》:“妇人首饰以髲为之者,曰假头,亦曰假髻。”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假头

  • 即假面。《文选·张衡<西京赋>》“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箎” 唐 李善 注:“仙倡,伪作假形,谓如神也。罴豹熊虎,皆为假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