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

词典解释: jiǎ shì 在一定条件下,把未满刑期的犯人暂时释放。期间,如不再犯新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否则,就把前后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国语辞典注音 ㄐㄧㄚˇ ㄕˋ  拼音 jiǎ shì刑期未滿的受刑人,因表現良好,符合法令所規定的條件,得暫時釋放出獄。但出獄後,於殘餘刑期內或規定期間內未犯罪,其未執行之刑,以已執行完畢論。

词典名字:

假释

词典发音:

jiǎ shì

国语辞典

假释 jiǎshì

[parole;conditional release;release on probation] 由于表现好或其他原因而提前释放犯人,若犯人从释放到刑满期间内不再犯罪,可认为服刑期己满,否则两罪合并执行

基本解释

假释[ jiǎ shì ]

⒈  刑期未满的受刑人,因表现良好,符合法令所规定的条件,得暂时释放出狱。但出狱后,于残余刑期内或规定期间内未犯罪,其未执行之刑,以已执行完毕论。

引证解释

⒈  法律用语。对服徒刑未满的罪犯,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暂予释放的措施。假释期间,如不再犯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否则,便将前后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假释 (一种法律制度)

  •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