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自

词典解释: wù zì 副词。①仍旧;还是:书帏里点着灯火。 ②径自;公然:见他宅舍鲜净,便即占着。国语辞典注音 ㄨˋ ㄗˋ  拼音 wù zì還是、尚自。▶ 《水滸傳.第一回》:「我是朝廷貴官公子,在京師時,重裀而臥,列鼎而食,尚倦怠。」亦作「骨子」。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314页 第2卷 1570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83页

词典名字:

兀自

词典发音:

wū zì

国语辞典
副词。①仍旧;还是:书帏里兀自点着灯火。②径自;公然:见他宅舍鲜净,便即兀自占着。
基本解释

兀自[ wù zì ]

⒈  还是、尚自。也作「骨子」。

水浒传·第一回》:「我是朝廷贵官公子,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

英语(literary)​ still, yet

法语(lit.)​ encore, déjà

引证解释

⒈  径自。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见他宅舍鲜净,便即兀自占着。”

⒉  亦作“兀子”。还;仍然。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你记得当时在月臺上赏月,把我许你,你兀自拜谢。你记得也不记得?”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谁知今日见伊,尚兀子鰥居独自。”
《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 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髮,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着掌。”
王统照 《刀柄》:“周老头 听见主人高兴的评判话后,却兀自没停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兀自

  • 兀自是一个汉语词语,亦作“兀子,读音为wù zì,是一个副词,意思是径自、还、仍然。出自《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