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

词典解释

在北京市宣武区、永定门内天坛之西。是明清帝王祭祀先农神之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全部建筑原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周长3公里。外墙于北洋政府时期拆除。现存建筑尚有先农神坛、观耕台、神仓、庆成宫、太岁殿等。先农神坛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坛为砖石砌成,高1.5米,长宽各15米。南部有天神坛、地祇坛。东南角辟为先农坛体育场。

词典名字:

先农坛

词典发音:

xiān nóng tán

国语辞典
相传周代有籍田,并祀先农,历代封建王朝沿袭此制,均建先农坛以祭祀之。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相传 周 代有籍田,并祀先农,历代封建王朝沿袭此制,均建先农坛以祭祀之。

《宋书·礼志一》:“整制千亩,开阡陌,立先农坛於中阡西陌南,御耕坛於中阡东陌北。”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先农坛 (北京先农坛)

  •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 先农坛 先农,则神农也”引;“坛于田,以祀先农”引。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引)。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