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
词典解释:
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 030万(1991年),77%信伊斯兰教,20%信印度教,还有少数锡克教徒和佛教徒。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流贯境内。大部地区海拔在4 000米以上。中部属喜马拉雅山西段,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部为查谟丘陵。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稻米、麦和玉米。畜牧业以养羊为主,所产羊毛世界闻名。手工业以披肩、地毯等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英属印度土邦。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后,为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曾发生武装冲突。1948年和1949年联合国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1949年划定停火线。根据该线,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约占总面积五分之二弱,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实际控制区。
国语辞典
◎ 克什米尔 Kèshímǐ ěr
[Kashmir] 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多万,其中77%信伊斯兰教,20%信印度教,还有少数锡克教徒和佛教徒
网络解释
克什米尔 (地区)
克什米尔(英语:Kashmir,印地语:कश्मीर,乌尔都语:کشمیر),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Kashmir),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过渡地带,面积19万平方千米,2006年人口约1600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克什米尔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克什米尔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1339年该地区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斯兰教。19世纪克什米尔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先后置于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大清帝国(中国)和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克什米尔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其中克什米尔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尔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居民主要为穆斯林,查谟的居民主要为印度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