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行钱

词典解释

亦称“免行役钱”。唐末起,城市各工商行业除缴税外,还负担*行户祗应。官府需要物料人工都向各行勒派。至宋成为工商行户苦役。熙宁六年(1073年),东京肉行要求出钱免除供肉,遂有免行钱,后行于各行。

词典名字:

免行钱

词典发音:

miǎn xíng qián

国语辞典
宋代除向工商行户收取商税外,官府需要的物料人工,都向各行勒派,行户不胜其苦。熙宁六年改为用钱折算,称为"免行钱"。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宋 代除向工商行户收取商税外,官府需要的物料人工,都向各行勒派,行户不胜其苦。 熙宁 六年改为用钱折算,称为“免行钱”。

《宋史·王安石传》:“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免行钱

  • 免行钱,汉语词汇,拼音miǎn háng qián ,是宋代除向工商行户收取商税外,官府需要的物料人工,都向各行勒派,行户不胜其苦。熙宁六年改为用钱折算,称为"免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