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虎

词典解释

1.兕与虎。 泛指猛兽。

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词典名字:

兕虎

词典发音:

sì hǔ

国语辞典
1.兕与虎。泛指猛兽。 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兕与虎。泛指猛兽。

《老子》:“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张衡 《西京赋》:“威慑兕虎,莫之敢当。”
葛洪 《抱朴子·行品》:“赴白刃而忘生,格兕虎於林谷者,勇人也。”

⒉  

孔子 在 陈 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 子路 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
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宋 苏轼 《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辄次其韵》:“吾道其非耶?野处岂兕虎!”
顾炎武 《与人札》:“老仁兄闭户著书,穷探今古,以视弟之久客边塞,歌兕虎而畏风波者,夐若霄凡之隔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兕虎

  • 兕虎,汉语词汇,
  • 拼音:sì hǔ
  • .兕与虎,泛指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