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

词典解释

相传三国蜀汉诸葛亮曾六出祁山攻魏:(1)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亮攻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战于街亭(今甘肃张家川西北)。(2)同年冬,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3)七年,遣陈式拔武都(今甘肃成县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亮率军至建威(今甘肃西和北)。(4)八年秋,魏攻汉中(治今陕西汉中市),亮屯军城固(今属陕西)赤阪,魏军旋即撤退。(5)九年春,再出祁山。(6)十二年,亮由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出,同年,死于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南)。六役中,一次系防御战,故亮攻魏实为五次,出祁山仅两次。

词典名字:

六出祁山

词典发音:

liù chū qí shān

国语辞典
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相传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传说 三国 蜀 诸葛亮 曾六出 祁山 攻 魏。按 诸葛亮 攻 魏 凡六次,但出 祁山 仅两次后主 刘禅 建兴 六年(公元228年)攻 祁山,战于 街亭 ; 建兴 九年围 祁山。其馀出 建威,在 祁山 附近,出 散关 、守 城固 、出 斜谷,皆经 汉中 一带。参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三国演义》第一二〇回:“孔明 六出 祁山 前,愿以隻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儿女英雄传》第八八回:“早知道三分鼎足,尽痴心六出 祁山。”
相声《歪批三国》:“甲:‘ 诸葛亮 三出 祁山。’乙:‘唉,“六出 祁山”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六出祁山 (三国演义中对蜀国北伐战争的称呼)

  •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
  • 六出祁山 (成语解释)

  • 传说三国·蜀·诸葛亮曾六出祁山攻魏 。按诸葛亮攻魏凡六次,但出祁山仅两次。 后主刘禅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攻祁山 ,战于街亭; 建兴九年围祁山 。其馀出建威 ,在祁山附近,出散关 、守城固 、出斜谷 ,皆经汉 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