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行

词典解释


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行为标准,即孝、友、睦、姻、任、恤。见《周礼·地官司徒》
(—hánɡ)古代排成六行的舞列,亦用为舞队的泛称。张籍《寄梅处士》诗:“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词典名字:

六行

词典发音:

liù háng

国语辞典
1.六个行列。 2.指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六种善行。

《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六言六行,匪君不肃。”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府君墓志》:“君三德允章,六行既穆。”
钱谦益 《刑科给事中薛大中父约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制》:“敦六行以重任恤,既以仁厚起家。”

⒉  谓水气运行。

《管子·幼官》:“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
尹知章 注:“水成数六,水气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也。”

⒊  六个行列。

《春秋·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唐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

⒋  指 唐 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唐 张籍 《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六行

  • 六行是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行为标准,即:孝、友、睦、姻、任、恤。其引申出多种类象系统,广泛地存在于普通系统论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