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

词典解释


旧谓六种顺应伦理规范的关系。《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旧县名。在云南省南部。1929年设县。1953年撤销,并入思茅县(1993年改设市)

词典名字:

六顺

词典发音:

liù shùn

国语辞典
1.谓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谓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
《北史·尉元传》:“然五孝六顺,天下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四方。”
李邕 《兗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六顺勃兴四维偕作。”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六顺

  • 《左传》中石碏谏卫庄公中所提出的六种顺应,即“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指:国君行事合乎道义,臣子奉命行事,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表现了儒家思想中顺从的道德,与之相对的亦有石碏提出的六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