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贴

词典解释: diǎn tiē 1.谓将身作抵押充当奴仆以偿债务。国语辞典注音 ㄉㄧㄢˇ ㄊㄧㄝ  拼音 diǎn tiē賣身為奴僕。▶ 唐.韓愈〈應所在典貼良人男女等狀〉:「或因水旱不熟,或因公私債負,遂相典貼,漸以成風。」

词典名字:

典贴

词典发音:

diǎn tiē

国语辞典
谓将身作抵押充当奴仆以偿债务。
基本解释

典贴[ diǎn tiē ]

⒈  卖身为奴仆。

唐·韩愈〈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或因水旱不熟,或因公私债负,遂相典贴,渐以成风。」

引证解释

⒈  谓将身作抵押充当奴仆以偿债务。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检责州界内得七百三十一人,并是良人男女……原其本末,或因水旱不熟,或因公私债负,遂相典贴,渐以成风名目虽殊,奴婢不别,鞭笞役使至死乃休。”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典贴

  • diǎn tiē ㄉㄧㄢˇ ㄊㄧㄝ 典贴
  • 谓将身作抵押充当奴仆以偿债务。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检责州界内得七百三十一人,并是良人男女……原其本末,或因水旱不熟,或因公私债负,遂相典贴,渐以成风。名目虽殊,奴婢不别,鞭笞役使,至死乃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