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

词典解释: míng wáng xīng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九颗行星。1930年由美国汤博根据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的计算发现。与太阳平均距离59亿千米。直径?2300千米,平均密度0?8克/厘米?3,质量1?43×10??25克。公转周期约248年,自转周期6?387天。表面温度在-220?°c以下。表面可能有一层固态甲烷冰。有一颗卫星。国语辞典注音 ㄇㄧㄥˊ ㄨㄤˊ ㄒㄧㄥ  拼音 míng wáng xīng星名。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第九顆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五十九億公里,有一顆衛星。公轉週期二百四十七點七年,自轉週期約六點三九日,赤道半徑約一千五百五十公里。體積約為地球的四分之一,可能是由甲烷及冰所形成,也可能存有甲烷形成的稀薄大氣。整個星球為冰層所覆蓋。夏龍衛星約有半個大,距離只有一萬七千公里。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193页 第2卷 449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11页

词典名字:

冥王星

词典发音:

míng wáng xīng

国语辞典

冥王星 míngwángxīng

[Pluto] 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5.6×10 9 公里。它环绕太阳公转的恒星周期是248.4年。1978年美国发现冥王星有一颗卫星,直径约为800公里,距离冥王星约19000多公里,从而得出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公里

基本解释

冥王星[ míng wáng xīng ]

⒈  矮行星名。原为太阳系第九颗行星,现已改分类为矮行星,目前已知有五颗卫星。主要为岩石与冰组成,大气稀薄体积小于月球

英语Pluto (dwarf planet)​

德语Pluto (S, Astron)​

法语Pluton

引证解释

⒈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九颗。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248年。表面温度约为-220°C,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有一颗卫星绕它运转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冥王星 (太阳系中的一个天体)

  •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号:♇,Unicode编码: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冥王星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公里),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光需要5.5小时到达冥王星。
  •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
  • 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 2016年3月4日,美国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团队最新发现冥王星的顶部也覆盖着皑皑“白雪”。